金鱼文化

微信扫一扫进入商城

金鱼文化

北京--四合院中的“宫廷金鱼”




北京金鱼养殖历史

  北京地处内陆,冬季漫长,气候寒冷干燥,最初并不是金鱼的主要养殖区。北京金鱼是在金迁都北京之后才兴起的。据记载,金(海陵王)完颜亮于1153年将金国都城迁往燕京(今北京),并改称为中都。在扩建都城的过程中,将一条叫洗马沟的小河围入城内,修建成皇家园林景观,并取名为“鱼藻池”,然后把北宋宫中遗留的金鱼移入池内饲养,随后还兴建了“金藻殿”。养金鱼之风随之盛行,民间也开始效仿,纷纷在窗前檐下“凿石为池”蓄养金鱼。

北京--四合院中的“宫廷金鱼”



皇家池盆考究

  在北京,历代皇帝都喜好观赏金鱼,在皇宫内府、皇家园林、殿堂阁楼,随处可见金鱼的身影。体型大的成鱼投放在池中,体型小的喂养在鱼盆中,或置于庭院、或摆在案头。元代皇宫里的琼华岛、太液池专门用来饲养金鱼。明代神宗皇帝连书桌上都摆放鱼盆。为了彰显奢华,对养鱼容器也极尽考究,名贵玉盆、官窑瓷缸无不华丽精美。

 明代琉璃厂除了生产皇宫专用的黄绿色琉璃瓦以外,还专门烧制一种养金鱼的鱼瓶。到了清朝,宫内养鱼的容器主要是江西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大瓷盆。后来增添了柏木拼接而成的直径5尺的大木海,以红色或绿色漆涂面,用三条黄色鎏金的铁条紧箍。另外还有特制的大八套和十六套泥瓦盆。清末出现玻璃金鱼缸,品质最好的是博山炉,底部有三足,炉壁质厚,分红、蓝、绿、紫等几种颜色,有椭圆、正圆与花盆等多种造型,还装饰曲形花边,非常美观。




北京--四合院中的“宫廷金鱼”


北京--四合院中的“宫廷金鱼”





金鱼步入民间

  随着北京政治、文化中心的确立,大量贵族官僚、名人墨客汇集于此。他们仿效皇宫,纷纷在府宅庭院内摆设鱼盆蓄养金鱼,并且竞相高价收购新奇品种,用以斗富显奢、互相攀比。养金鱼一度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,“天棚、鱼缸、石榴树,先生、肥狗、胖丫头”说的就是京城富有之家生活的六大样,缺一不可。这就更加带动了民间养金鱼的风气。金鱼随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,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美好的寄托,成为吉祥、财富的化身。这从老北京的地名中可见一斑,例如原先的“金银胡同”和“金银池”,分别更名为“金鱼胡同”“金鱼池”


北京--四合院中的“宫廷金鱼”


北京--四合院中的“宫廷金鱼”





京城鱼庄


  清道光年间,金鱼池周边开设了第一家金鱼店叫“知乐鱼庄”,并延续经营了一百多年。鼎盛时期拥有数百口鱼盆鱼缸,上百亩池的水面。鱼庄批零兼售,夏季在室外鱼盆展示,冬季移入室内。宫廷金鱼品种丰富、质量精奇,名声远播。随后出现的“致乐鱼庄”“来顺鱼庄”规模也很大。直到解放前,北京上规模的金鱼庄约有九家,开设在金鱼池周边的就有六家。另外还有一些小规模鱼店、鱼摊也散落京城各处,西单北大街、宣外土地庙、东城福隆寺、西城白塔寺及护国寺、外城天桥及东便门等处就有零星鱼店,但是所售金鱼品相就差很多了。那时北京金鱼的销路很广,东北可销至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大连;西北可销至山西,绥远(内蒙古);南方可销至上海、南京。


北京--四合院中的“宫廷金鱼”


知乐鱼庄


“卖小金鱼儿的”

  北京城里除了有固定场所的鱼庄,还有走街串巷卖草金鱼的小贩,这些鱼贩被称为“卖小金鱼儿的”。一根担子挑两个矮沿儿木盆,里边盛着小草金鱼儿、田螺、蝌蚪。金鱼五颜六色、蝌蚪黑如墨染、田螺碧绿清灵。小贩也是边走边吆喝:“买大小--哎小金鱼唻咳!哈蟆骨朵儿大田螺丝唻---”。很多小孩子最喜欢守候在胡同口,听到叫卖声就欢叫着蜂拥围拢上去,选几条回家玩耍。大人也乐得为孩子购买小金鱼,为的是图个“来年有余“的吉利。

北京--四合院中的“宫廷金鱼”


    图片来源于网络

地址:石家庄智行创意公社南区

电话:0311-88818103